以下是搜尋 "金融時報" 的結果

TikTok 不賣就禁…倒數三天    (3)

...前亦表示,很多人有興趣收購TikTok,預料可以在4月5日限期前與字節跳動達成出售TikTok美國業務協議。英國金融時報1日報導,知名創投安德立森霍洛維茲公司(Andreessen Horowitz)正考慮投資收購TikTok。該創投公司的共同創辦人

8小時23分鐘前 | 聯合新聞網 | 關鍵字: 白宮   交易   字節跳動   母公司   中國   買家   官員   北京   中方   華府  

巴西可望成貿易戰贏家?農產品出口看增

...24年對巴西的貿易順差約為74億美元,川普政府也未曾針對巴西提出關稅威脅。巴西財長Fernando Haddad近日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指出,巴西身為重要大宗商品出口國,與中國、美國和歐盟貿易關係皆密切,有能力抵禦貿易戰。他也

昨天 15:15 | TechNews 科技新聞 | 關鍵字: 巴西   中國   貿易戰   農產品   美國   川普   關稅   贏家   貿易   黃豆  

避險需求高漲 黃金ETF Q1狂吸金 疫情爆發後最快

...Trump)最新一輪關稅戰恐衝擊經濟,投資人大舉湧入黃金ETF、速度是新冠肺炎(COVID-19)疫情爆發以來最快。英國金融時報1日報導,金價週二(4月1日)拉升至每盎司3,148.88美元、創歷史新高紀錄,而除了黃金之外,美國公債、美元也成

昨天 14:29 | MoneyDJ | 關鍵字: 美元   避險   金價   疫情   投資人   川普   吸金   美國總統   英國   創歷史新高  

TikTok將被禁用?傳川普4/2開會討論 最後期限曝光    (5)

...國買家,否則將面臨美國以國安為由的禁令。根據2024年通過的法律,這項禁令原定於2025年1月生效。英國「金融時報」(Financial Times)今天報導,美國知名創投公司安德立森霍洛維茲公司(Andreessen Horowitz)正在商討投資收購T

昨天 13:16 | SETN 三立新聞網 | 關鍵字: 川普   最後期限   美國   中國   被禁   買家   官員   白宮   美國總統   哥倫比亞  

千億投資止血失靈?台積電股價跌完了?投資人還怕川普出手    (4)

... 金融時報分析,不同於先前幾次投資亞利桑那州時的具體內容,台積電這次並未細說產線技術、開工時間或產能,僅表

前天 17:43 | Nownews 今日新聞 | 關鍵字: 台積電   投資   股價   川普   投資人   美國   產能   失靈   千億   美元  

分析:2030 年代初 台積美廠產出僅會占營收 1/3

...算,在亞利桑那州的所有晶圓廠完工後,僅會占該公司 2030 年代初總營收的約三分之一,遠不如台灣產出。金融時報(FT)3月31日,對於加碼投資的1,000億美元究竟會以多快的速度支出、具體要花在哪些建設,台積電並未明說。

前天 15:40 | TechNews 科技新聞 | 關鍵字: 台積電   營收   美元   晶圓廠   投資   台積   亞利桑那州   分析師   建設   晶圓代工廠  

美國赴英旅遊需求降溫?英航母公司IAG股價大跌

...跡象顯示跨大西洋旅行需求出現放緩跡象,引發競爭對手、英國航空母公司國際航空集團(IAG)故價重挫逾6%。金融時報、衛報等外媒報導,維珍航空財務長拜爾斯(Oli Byers)指出,近幾週美國赴英旅遊的需求出現放緩跡象,經濟成

前天 09:43 | MoneyDJ | 關鍵字: 需求   美國   降溫   母公司   股價   大跌   赴英   英航   維珍航空   示警  

在美國投資的韓國企業,創造了相當於舊金山人口的工作崗位

...得益於韓國企業得到了工作。 此外,從美國的立場來看,韓國也進入了世界最大投資國的行列。據英國《金融時報》分析聯合國貿發會議資料的結果,韓國在2023年對美投資215億美元(約31萬億韓元)。韓國在2010年還排在前1

前天 07:31 | 東亞日報 | 關鍵字: 韓國   企業   美國   投資   美國的   舊金山   特朗普   政府   第二屆   關稅  

慘虧!境外債權人僅從大陸違約開發商收回0.6%資金    (3)

英國「金融時報」今天報導,自2021年以來,雖然經過多年談判並達成近10項重組協議,但中國近1500億美元違約債券中,國際債

大前天 19:15 | 聯合新聞網 | 關鍵字: 開發商   中國   違約   資金   美元   協議   債券   企業   大陸   數據  

金融時報》算錯帳?一場 14 億美元的誤會,揭開媒體與股價之間的敏感關係

...美元的差額。換句話說,這是一個會計上可解釋的現象,而不是什麼「錢不見了」。 《金融時報》後來怎麼說?3 月 25 日,《金融時報》發表,承認自己對數字的解讀不夠完整。他們指出,這筆差額並不代表資金流失,而是

大前天 00:00 |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| 關鍵字: 美元   媒體   股價   財報   波動   敏感   市值   一則   千億   金融時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