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是搜尋 "美國防" 的結果

美防長暗指美挺台 衛報:最終決策權在川普    (6)

...,針對北京所稱的「分裂活動」警告與懲罰台灣政府。但這場軍演可能還有另一個目標受眾:華府,特別是美國防長赫格塞斯(Pete Hegseth)。而赫格塞斯剛結束亞洲行,他在訪問期間承諾美國將在印太地區對中國建立「可信

昨天 19:00 | 壹蘋新聞網 | 關鍵字: 川普   美國   塞斯   中國   亞洲   軍演   決策權   衛報   台灣海峽   共軍  

路透:川普擬放寬軍售管制 助攻美國防巨頭搶訂單

路透引述知情人士報導,美國總統川普計畫放寬軍事裝備出口規定,此舉可能增加美國大型國防承包商的銷售,如洛克希德馬丁(Loc...

昨天 08:13 | 聯合新聞網 | 關鍵字: 路透   川普   軍售   美國   武器   助攻   巨頭   國防   銷售   雷神  

美防長訪日菲期間批中 分析:共軍藉對台演習劍指美國    (2)

美國防長甫結束亞洲行,共軍就宣布對台聯合演訓,學者認為軍演目的實為劍指美國,另有官員指出,中國在貿易談

昨天 01:16 | SETN 三立新聞網 | 關鍵字: 共軍   演習   中國   美國   軍演   對台   官員   亞洲   劍指   訪日  

美國防長前腳剛走 學者:共軍避免與美直接衝突

...及軍演舉行日期,王宏仁認為,現在距離國安17條發布已有一段時間,研判刻意選在這個時間點,主要是等待美國防長離開亞洲,不要與美國有太多直接的衝突。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在訪問夏威夷、關島和菲律賓之後,3月30

前天 16:52 | ettoday | 關鍵字: 共軍   王宏仁   賴清德   美國   東部   戰區   前腳   學者   太平洋   美國防  

美國對等關稅要來了:貿易順差創新高的台灣,會如何被影響?

...性、更穩定的能源供應。 除了能源,國防供應鏈亦是另一可行方向。無人機、彈藥生產與資訊安全設備是美國防工產業目前的關鍵缺口,若台灣企業能參與其中,不僅可提升台灣戰時自給能力,也能以技術合作強化與美方

前天 11:06 | 聯合新聞網 | 關鍵字: 關稅   美國   對等   貿易順差   創新高   中國   汽車   法新社   要來了   白宮  

華郵:南韓憂美駐軍「棄韓保台」被迫獨扛北韓威脅

...一掃」即可將網頁分享至好友南韓與美國於3月20日進行自由護盾聯合軍演。(美聯社)華盛頓郵報日前報導美國防長赫塞斯重新調整華府戰略,將嚇阻中國奪取台灣及強化本土防衛列為優先事項。朝鮮日報1日報導,此舉可能

大前天 23:58 | 世界日報 | 關鍵字: 南韓   北韓   威脅   美國   中國   駐韓美軍   角色   華郵   戰略   微信  

我國防預算擬占GDP3% 美國防顧問:應至少占3.4%

...經濟可能無法維持GDP10%的防禦支出,但至少應與美國一樣占GDP3.4%。關注台海情勢,美日防長會談30日登場,美國防部長赫格塞斯(Pete Hegseth)強調,將確保美國在台海的威懾力,日本是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。

大前天 20:07 | 公共電視 | 關鍵字: 美國   顧問   國防預算   賴清德   台灣經濟   會談   五角大廈   塞斯   中共   加大  

美防長讚日是應對陸不可或缺夥伴 陸外交部:日本不應向台獨分裂勢力發錯誤信號

...的歷史罪責,應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原則,在台灣問題上謹慎慎行,不向『』分裂勢力發出錯誤信號。」美國防長赫塞斯星期日(3月30日)與日本防長中谷元會晤時表示,有必要加強包括在內的地區威懾,日本是抗衡中國

大前天 20:02 | 聯合新聞網 | 關鍵字: 日本   分裂   外交部   國家   郭嘉   台獨   中國   台灣問題   華盛頓   台灣海峽  

台灣應建立「至少撐30天」防禦體系 美國防女顧問:國防經費應達GDP的3.4%

當中梅惠琳就提到,日本應放寬沖繩美軍基地的限制,允許美軍在台灣發生危機時使用基地。而南韓應同意「戰略彈性」,讓美軍在南韓的部隊可參與非朝鮮半島的衝突。

大前天 16:32 | ettoday | 關鍵字: 美國   中國   防禦體系   軍事   國防   經費   武力   風險   專家   學者  

台灣無法維持GDP10%軍費 美國防顧問:應與美同達3.4%

台灣軍費占GDP多少才合理,近日再度成為美國參議院議題之一。五角大廈顧問梅惠琳指出,台灣經濟可能無法維持GDP10%的防禦支出,但至少應與美國一樣占GDP3.4%。她也提到,台灣應發展能抵擋中國登陸3

大前天 08:41 | ettoday | 關鍵字: 美國   中國   軍費   顧問   台灣經濟   抵擋   軍事   專家   聯邦   參議院